【平冤十週年特展座談】一人受冤,八方來援:志工社群的力量

羅秉成律師

 

主持|羅秉成律師
講者|阮俊人志工、陳于晴志工、張佳頎志工
黃則瑀志工、邱沛珊志工、石嘉程志工
記錄|蘇敬雯
編修|韋昱安

平冤十週年特展的星期六夜晚,邀請到平冤協會創辦人之一的羅秉成律師擔任主持人,以及六位資深志工來和大家分享他們參與平冤的各種故事。

志工們為何會認識平冤,並且投入平冤?

首先分享的阮俊人老師目前擔任的是平冤關懷志工,由於年少時親人捲入案件入獄,而後又接觸到劉秉郎,因而在他心中種下關注冤案的種子。之後他成為教職人員,邀請羅律師演講,也希望在校園推動服務學習,但成效不如預期,於是想著:何不從自身做起?並開始投入平冤被冤者關懷志工行列。

陳于晴志工則是從審查案件的志工一路成為參與立案案件救援的義務律師,大學時期就讀法律系的她,在瀏覽廢死聯盟、司改會的網頁時發現平冤,之後也參與了第一屆志工培訓,以前雖然認識鄭性澤案、謝志宏案,但卻以為冤案只是極少數,直到後來參與平冤才發現冤案是系統性的問題。「為何留在這裡?」是于晴志工時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她回憶到執行長羅士翔常說的、非常鼓勵她的一段話:「救援冤獄是一個絕望的工程,有一群人飛蛾撲火的付出自己所學、付出自己的時間,企圖在這個絕望的工程上找到希望,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而回顧自己一路從審案志工,到去年擔任張振忠案的辯護律師,讓于晴志工覺得自己就像是平冤養大的律師。

張佳頎志工是參與產出冤冤相報的電子報團隊成員,因為大三時想參與課外活動,就跟著朋友來到平冤,並陸續參與了司法詢問員專題、火盛迎王專題、辦公室食物特輯等等專題製作。另一位也是電子報成員的黃則瑀志工表示,他是在2015年羅士翔執行長到台大演講時聽過他的分享,隔年想起士翔當初的熱血後,決定投入參與平冤的。雖然一開始接觸的是審案的工作,但後來他也加入電子報團隊,期望透過一月兩期的電子報,讓平常不會接觸司法、冤案議題的民眾了解司法有出錯的可能性。

 

黃則瑀志工

 

邱沛珊志工身為被冤者關懷志工,在就讀元智大學時因學校規定要到NGO進行實習,加上剛好看了紀錄片《製造一個殺人犯》,而開始認識冤案,並成為2020年的平冤實習生。她回憶當時在實習生的履歷自傳中寫道:「我不希望自己不斷看到冤案發生,我想盡我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冤案這件事情。」實習結束後,她也沒有停下腳步,而是轉為平冤志工,繼續留下來貢獻心力。

最後,石嘉程志工則是在2019年看到招募審案志工的宣傳,因而加入平冤。他回憶之前的專職律師─佩瑋律師帶志工們討論案件,讓他因此接觸到很多科學鑑定以及專有名詞,也發現看申冤人的判決能讓自己的眼界更廣,學習到課堂上未曾學過的知識。後來在就讀犯研所修習被害者學時,意識到冤案的被害者也是被害者,且因為是國家的被害者,很難具體指摘加害人。帶著這樣的體悟,嘉程志工以實習生的身分再次來到平冤,並加入了被冤者關懷的行列。

印象最深刻的時刻以及魔幻時刻?

回想起參與平冤以來印象最深的時刻,沛珊首先提到起初的培訓有介紹關懷志工工作內容,包含:書信關懷、監所訪視、家訪等,而當時的監所訪視模擬練習,一直讓她覺得很有壓力,後來有一位長期書信關懷的被冤者,因為案件開庭來到台北,於是也有了第一次監所接見的機會,然而當天的她因為太緊張,所以只說了一句「嗨,我叫沛珊」就結束了。事隔一年,她再和那位被冤者接見時,發現自己能夠侃侃而談更多近況、關心他的生活,甚至第一次見面的回憶直到現在還會被兩人拿出來調侃,讓她覺得很有趣也很印象深刻。

沛珊認為,和書信關懷的對象第一次見面是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陌生的是沒有看過彼此,熟悉的是兩人都會在書信裡分享彼此近況。另外她也提到阿澤家訪的經驗,讓自己在看著阿澤農忙的過程中,了解到阿澤想透過農產品傳達什麼想法。如今,朋友或老師都知道她在平冤擔任志工,系上之前錄製關於非營利組織的podcast時,老師就想到她,也讓她感到很驕傲。而擔任關懷志工,是一個從志工到變成被冤者朋友的過程,例如2022年的論壇,她和阿宏見到面、聊了很多近況,對此,她表示:「已經不是志工陪伴被冤者度過最艱難的時刻,而是互相看著彼此相互成長,大家一起慢慢變好,這對我來說是魔幻時刻。

 

邱沛珊志工

 

接著,則瑀分享了他參與張月英案調查的經驗。他回憶當時一群人從智光市場到公館進行行車測試,就為了確認事實。原先的他只覺得冤案救援要翻閱卷宗資料找疑點,但在發現平冤會嘗試各式各樣的方法去發現真相後,對冤案平反的想像又被重新顛覆了一次。最後,他也補充自己的魔幻時刻是謝志宏宣判當日,看到本就應得到清白的阿宏對著台南高分院鞠躬三次、感謝致意的畫面。則瑀說,那天剛好是出了大太陽的好天氣,正好代表案件獲得了平反,同時也讓他更希望其他被冤者陽光到來的那天能早日出現。

和則瑀的想法相似,于晴也認為在平冤所學到的冤案救援方式,是大大超乎了一般人想像的。在成為律師之後,她發現許多體制內的律師在接到案子的第一時間,就是去判決查詢網找尋類似的案例,參考其他人的解方;而對于晴來說,平冤所採取的方式是更「有創意」的。在協會的審案志工不只是看案件,更有機會協助調查冤案,像是以現場測試去驗證申冤人所說是否屬實。透過這些經歷,于晴才意識到,原來事實是可以這樣被調查的。

俊人老師則提到,能聽被冤者和大家分享故事,對他來說是很珍貴的時刻。例如在平冤特展現場,看到阿貴帶著帽子在展區鑽來鑽去,或是看到金鎧現在的生活,又或是看到被冤者出監後和家人在一起的畫面。他補充道,因家人案件,才讓自己這樣一個中產階級的小孩能夠體會到不一樣的生活,如果沒有小時候的遭遇,他可能沒有動力進行志工的關懷,因此他很佩服年輕志工能有同理別人的同理心,並且願意以行動幫助被冤者,也覺得能認識大家是自己的福氣。而講到魔幻時刻,他分享了某次阿宏演講,會後跟律師、阿宏去吃飯,在等待上菜時聞到一股檀香味,回家詢問二姐後,二姐說阿宏是活菩薩來人間開釋,對他來說是奇妙又特別的經歷。

 

阮俊人志工

 

輪到佳頎時,她分享了當時電子報要做火盛迎王專題的故事,當時的她跟大家一起在小琉球騎車晃晃時,途中發現火盛騎得很慢,還一邊念念有詞,這才察覺原來火盛也在重新認識這個島嶼上的街景和人事物,也讓她更進一步意識到因為一場冤案,火盛入監了8年,和原來親近的環境居然變得如此陌生。

最後,嘉程也開口分享了令他感動的魔幻時刻,那是在阿宏宣判當日,他在法院外等候,看到當時的法務郁茜從法庭拿著無罪的牌子衝出來時,那一刻的心情真的非常開心。接著他也分享了自己拍攝的照片,阿宏眼神很堅定望向前方,後面兩個字是清白,正象徵著阿宏是自己的案件最重要的角色,「如果他沒有堅持下去,我們也無法一直陪伴他走下去。」另一張照片則是為了恭喜阿宏從冤案畢業,平冤送了一件畢業袍和平冤胸章,讓他可以穿著到處跟大家合照,慶祝他從被冤者變成平反者。

 

石嘉程志工

壓力最大的時刻?

下一個環節,我們請志工們分享感到壓力的時刻,于晴首先提及羅律師常常和大家分享,律師要和當事人維持一隻手的距離,保持客觀、冷靜,但當自己成為辯護律師,等待張振忠宣判時心情卻很緊張,聽到無罪的那刻心情更是止不住的激動。她也談到,雖然平冤協會至今確實成功救援了一些案件,但我們還是得認知到人並非全知全能,例如一個對她來說很重要的命定案件,直到現在都還未立案,但于晴認為,當我們很客觀的認知到自己有極限時,或許事情就會有了轉機,就像她最近發現這樁案件中有一個跟憲法相關的命題,因此也有機會到憲法法庭陳述意見。

接著,則瑀表示身為電子報團隊成員,壓力最大的就是要在時限之內把專題做出來。例如在剛成為電子報志工時,正逢《無罪的罪人》一書出版,他不僅要和作者陳昭如老師進行訪談,也要主筆那期電子報的文章,這些都讓他感到非常緊張,不過最後他還是順利完成了這個專題製作,讓他感到相當開心。擁有類似經驗的佳頎則分享了讓她備感壓力的一次訪談經歷,當時電子報團隊準備訪談阿澤母親,但那日其實有許多志工都是和阿澤母親第一次見面,又因為訪談內容比較深入,加上台語、國語的語言隔閡,讓他們在剛開始時遇到了一些瓶頸,幸好後來昀青帶著阿澤一起加入聊天,緩和氣氛後,他們便漸漸掌握到怎麼跟阿澤母親互動,也在最後順利完成了訪談。

 

張佳頎志工

 

而對於嘉程來說,無論是負責審案還是被冤者關懷,壓力的源頭主要是來自於無力感。作為阿宏志工團的一員,他在看謝志宏案的判決時,發現內容有許多無邏輯之處,但他們還是必須拿出新事證來說明法院判決的錯誤,而調查新事證所需的時間往往非常漫長,甚至讓阿宏耗費了19年的歲月,即使在平反之後,法官也沒有為此道歉。嘉程認為,身為志工當然是盡其所能的完成自己可做的事情,但看著這些冤案,還是會感到非常無力。不過,他也認為成為平冤志工後,透過聚集自己和大家的付出成為力量,或許也能讓冤案在被冤者身上造成的傷害逐漸撫平或減少。

最後,沛珊表示在成為志工之後,她意識到自己在做的事情是需要長期投入的,尤其是需要和當事人建立關係的被冤者關懷服務。她回憶起自己曾有一段時間很困惑:審案志工和律師可以幫忙訴訟、救援案件,電子報志工可以協助倡議,讓更多人知道平冤,但身為被冤者關懷志工的自己好像只能陪伴當事人,看不到什麼立即性的成果,因此有段時間她積極參加活動,為的就是讓自己透過活動找到價值。直到後來跟《陪你讀下去》的作者Michelle交流時,對方說:「你的在場與交流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沛珊才領悟到,就像在座的大家來參與平冤的活動,結束之後跟身旁的人分享,就是讓更多人的認知翻轉,了解冤案、了解平冤,其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想和被冤者說什麼?

座談的尾聲,我們請幾位志工分別選一位平冤的當事人,和對方說幾句話:

則瑀志工:想為許倍銘老師說些什麼,當年案發時他才29歲,如今他40幾歲了,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許老師的冤案。

于晴志工:想對月英姐說,這種案件有些人可能覺得自認倒楣,但你卻以行動證明:有些事情不是我們做的就是不承認,即使要付出很多的代價,也不後悔。感謝你以自身的經歷來為大家上了一課。

佳頎志工:想對被冤者與家人說,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也願所有身體和心靈還受困的人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沛珊志工:想對吳明峰說,希望刑補一切順利!

嘉程志工:希望跟正富說,我們都會一直在你身後陪伴你。

俊人志工:想跟金鎧說,會有越來越多人知道你是無辜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一起繼續走下去。

分享之後,羅律師也向各位志工伙伴們致意,平冤是一條艱辛崎嶇的道路,但正因為有如此多的夥伴一起同行,也才能讓大家更奮不顧身地相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