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後側記】永不放棄——不為發現真相,只為找出一個有罪的人負責

整理人:高珮瓊、柯昀青

許多人已經在制度裡死掉⋯⋯有沒有死刑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

——張馨云(前桃園市群眾協會志工、前移工國際總部志工

 

本場映後座談首先先由張馨云帶大家走進菲律賓的文化脈絡,了解《永不放棄》中冤案所鑲嵌的體制現況。包含帕可在內的7名少年捲入一起性侵殺人案,就此身陷極其恐怖的漩渦,總統、檢警和法官間詭譎的操控,媒體輿論、被害人家屬的慘烈呼喊,各方似乎聯合起來不是為發現真相,,只為找出一個有罪的人負責。

《永不放棄》製片團隊僅有2人,持續訪談追查此案。張馨云說,畫面中的馬尼拉監獄超收嚴重、菲律賓法官員額不足,且不是經濟情況最底層的被告,難以獲得公辯資源。她也補充道,2006年菲律賓總統亞羅育簽署廢死法令,實際上或許與人權捍衛無涉,而是天主教信仰使然。

死刑冤案需要三援──自我救援、法律救援和社會的聲援。

——林慈偉法務主任(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法務主任林慈偉則說,這部片讓他想起許多台灣的帕可,譬如鄭性澤就曾距離死亡非常近,又譬如邱和順,至今尚在等待自由的那一天到來。林慈偉認為,停止執行是避免發生死刑冤錯案的關鍵。

《永不放棄》中的這件冤案,甚至動用了菲國與西班牙間的外交關係,以及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命令發布,帕可才有機會稍微遠離死亡的威脅。林慈偉表示,這個過程某種程度也反映了死刑冤案救援,必須要需有三「援」──死囚和自身的自我救援、法律救援、社會的聲援,相信再審的門不斷地敲,終有一天會打開。